
净制与切制:
净制:茯苓个,浸泡, 洗净(《药典85》)。茯苓皮,除去杂质(《规范》)。
切制:润后稍蒸,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,晒干(《药典85》)。茯苓片或茯苓丁的切制方法为:取茯苓个,用清水洗净、浸泡1~2日至透,削去外表黑皮,蒸至透心,趁热切薄片或厚片、小方块,晒干(《药典85》、《集成》)。
朱砂制(朱茯苓):
方法:取切好的茯苓,置盆内喷水少许,微润,加朱砂细粉,撒布均匀,并随时翻动,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,取出,晾干即得。
标准:每茯苓10kg,用朱砂180g(《药典63》);或每茯苓块100 kg,用飞朱砂1 kg(《集成》)。
土制:
方法:用武火将白土炒热,再将白茯苓块倒入,炒成微黄色时,取出,筛去白土,摊开,晾凉(《甘肃》)。
米汤制与明矾米汤制:
米汤制:取茯苓去皮,加米汤浸1夜,蒸热,趁热切3mm厚的片,晒干(《集成》)。
明矾米汤制:取茯苓去皮,加明矾热米汤溶液浸6-8小时,洗净,焖1-2天,蒸1小时,趁热切1.5-3cm厚的片,晾干。每茯苓100kg,用明矾0.25kg,热米汤适量(《集成》)。
此外,关于茯苓的炮制标准,除了上述具体的炮制工艺外,还有关于茯苓商品规格等级的标准。例如,《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—茯苓》(T/CACM 1021.13-2018)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团体标准,规定了茯苓的商品规格等级,适用于茯苓药材生产、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。
在炮制茯苓的过程中,需要严格遵循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,确保炮制出的茯苓质量稳定、药效可靠。同时,要注意炮制环境的卫生和安全,避免交叉污染。炮制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熟练掌握炮制方法和要点。只有这样,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茯苓炮制品,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仅供交流学习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前往正规医院。